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今
高占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原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
虽然对于美元取代英镑发生的具体年代仍存在争议,但各家无不惊异于美元崛起的速度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大,二是对美元的信心逐渐建立,三是金融市场开始发育成熟。2019年,英国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以3.6万亿美元排名首位,美国以1.4万亿美元屈居次席,两者差距较大。虽英镑的地位再也比不上美元,但英国外汇市场却依旧傲然挺立。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少谜团待解。其中,对美元取代英镑用了多长时间,以及具体是在哪个年代发生的,至今还是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美元直到二战后才完全占据主导,从1872年美国GDP首超英国算起,用了70余年。虽然1940年外国持有的流动资产中,英镑资产仍为美元资产的两倍,但到了1945年,美元能够直接兑换黄金而英镑已黯然离场。这使得美元名副其实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此观点流行早、认同者众,被称为传统观点。
但在传统观点行列中,根据储备货币持有的份额大小延伸出两个分支:有人认为美元完全取代英镑是1954年,如此一来,该年份较1872年就滞后了80余年。
传统观点之中第二个分支的代表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他认为美元用了50年才超过英镑,角色转换发生在两次大战之间。但位置变化并不意味着全面超越,美元完全占据主导仍要到二战之后,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英镑作为交换媒介仍强于美元。
与传统观点不同,另一种观点虽也认为美元取代英镑的时间是在二战后,但却将起点延迟到1917年,距1945年有30年左右时滞。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弗兰科(Jeffrey Frankel),他主张用“整体基本面”而不仅仅是GDP来作为判定美元是否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整体基本面指标除GDP外,还包括对币值的信心及金融市场是否发达两项要素。他认为,美国在1917年满足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其他条件:创建了中央银行,确立了净债权人地位,形成了一个流动性好且开放的金融市场。
除了上述两种观点外,新近出现的第三派意见认为,美元在1925年就取代了英镑,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二战之后。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他认为从1914年算起,美元超越英镑仅用了10年时间。
虽然对于美元取代英镑发生的具体年代仍存争议,但各家无不惊异于美元崛起的速度之快:美元在1913年之后锐不可挡,没几年便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员。比如,在已知的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持有份额中,1913年时英镑占38%,法郎占24%,马克占13%,而美元还排不上号(Lindert,1969)。但到了1917年,外国央行便开始大量增加美元作为储备,美元也越来越多地在贸易和金融中被使用。
美元地位上升的速度为何如此迅猛?对此,如下解释颇具说服力(Frankel,2012)。
第一,美国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大。其GDP在1872年便超过了英国。克鲁格曼(1984)提供的数据显示,1913年时,美国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为36%,是英国14%的两倍多。
第二,对美元的信心逐渐建立。标志性的事件有两个:一是美国于1913年设立了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走出前台。更早的时候,美国不时发生金融危机,尤其是1907年的金融恐慌,导致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50%,生产下跌11%,全靠摩根出面拯救。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依赖于私人、公民,对其货币自然无法建立起信心。二是一战后美国由国际债务人转变为债权人。
第三,金融市场开始发育成熟。建立一个有深度、流动性好且开放的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1913年美联储成立后,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以美元定价的贸易承兑汇票被大量使用,这至关重要(Eichengreen,2011)。美国因一战成为了重要的国际债权人,对其发展金融市场也提供了重要帮助。
但关于美元和英镑的故事还并没有完。来自BIS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而言,英国以3.6万亿美元排名首位,美国却以1.4万亿美元屈居次席,两者差距较大,非常引人注目。英国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如此之大,而且趋势仍在大幅上升,就算是2016年的脱欧也未能改变这一势头,是很让人吃惊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惯性吧:虽英镑的地位再也比不上美元,但英国外汇市场却依旧傲然挺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