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去深圳,不如去合肥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时间:2021-03-02 09:43:13


与其去深圳,不如去合肥

燃财经出品

作者 | 朱晓宇

编辑 | 饶霞飞

“又是一个好消息,吉利也要来合肥了。”2月27日,合肥某人力资源中介公司的老板刘红发了一条朋友圈,发这条动态的同时,刘红配了几张为蔚来汽车召工的广告。

就在两天前的2月25日,《第一财经》报道称,2020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曾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吉利控股集团将深化合作,围绕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安徽省建设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目前,吉利计划在合肥北城新区落地的企业总占地面积达到一千余亩。

这一消息让刘红兴奋不已,“合肥的机会越来越多。”

近十年,合肥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北上广深,在2009年至2020年间,合肥GDP增幅超过350%,成了省会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刘红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刘红一直和许多的合肥人一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一过完春节,就不得不扔下老人小孩去深圳打工。”

这一现状在21世纪初得以改变,2004年、2006年,合肥先后引进了美的、格力两家电器巨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红不再前往遥远的深圳打工,而是留在合肥稳定就业。

往后的几年里,合肥政府通过精准的投资手法,引进了不少的企业。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布局上,合肥先后招揽了蔚来、大众、零跑等企业。而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之前,合肥还引进京东方面板、拉来合肥长鑫等知名企业等。这些企业都给合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以蔚来为例。2020年4月29日,蔚来与合肥政府完成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签约仪式,签约会上,李斌露出发自肺腑的微笑。2019年,蔚来现金流告急,四处寻找资金无果,只有合肥伸出了手,这种优待,让李斌倍感温暖,甚至将在上海的总部也搬到了合肥。

如今,蔚来的发展势头良好。就在3月2日,蔚来发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年全年财报,全年交付了汽车43728辆,同比增长112.63%;总营收162.58亿元,同比增长107.8%。

将蔚来拉来之后,去年6月份,合肥市政府牵头,又将江淮、大众70亿元的投资合作敲定,双方在合肥共同成立子公司;今年1月份,合肥政府还参与了零跑汽车B轮融资,投资金额不低于20亿元。这些动作,让合肥成为汽车圈内新晋的“网红城市”,也让合肥成为了继上海之后,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之一。

不过,近两年,合肥名声在外,还是因为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或者“赌城”。有私募大佬发朋友圈称,合肥政府才是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如合肥投京东方“赚了100多亿”、投长鑫“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等。

实际上,合肥从来不是一座“赌城”,2020年合肥加入“万亿GDP俱乐部”,靠的不是“赌”,而是来自于一个个工业企业带来的成就。2020年全年,合肥市超亿元规模的企业突破了100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年合肥共有59家上市公司,市值累计7346.43亿元,其中16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亿元。这些企业都是合肥GDP增长的保障。

这些新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催生出了另一批产业——人力资源中介公司。这些给大厂招工的企业,随着合肥市政府后续逐渐加大力度的招商引资,渐渐做大了生意,积累了财富,一些人的命运,就此改写。

刘红就是享受合肥发展红利的本地人之一,2015年,刘红拿着攒下的8万元,以及亲友支持的3万元在蜀山区成立了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专门为附近的大型工厂招聘工人,为合作的工厂补充已经流失掉的流水线岗位。

如今,刘红基本上对接了合肥本地所有的工厂,蔚来及其产业链上的工厂,则是刘红的主要客户之一。2020年,刘红赚了700多万元,在一众人力资源公司里面属于数一数二的规模。而在刘红的眼里,合肥的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劳动力就是钱

在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的正门,几乎每天都有三四辆满载乘客的大巴车驶来,停靠在大门口,等车里的乘客下车集合后,会被人统一领进这座工厂里,这些乘客都是工厂补充进去的劳动力。

小费是刘红的员工之一,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为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招聘,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就能为这家工厂招来满满一大巴的工人。

不过,由于汽车厂的劳动强度大,工人的流动性也比一般工厂要高,再加上江淮蔚来汽车厂的薪资优势不高,所以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并不是很多人力资源公司的主要客户。小费和许多工厂招聘的代理商一样,会将精力关注到比较稳定的工厂里面。

位于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的西北方位大约15公里的格力、美的产业园,和东北方位大约27公里的京东方,也是刘红他们的主要客户。每天都有大巴驶进园区,源源不断地为工厂补充劳动力。

 合肥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 来源 / 燃财经拍摄 合肥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 来源 / 燃财经拍摄

在家电领域,合肥在2011年家电产值超越青岛和顺德成为全国“白电之都”。如今仅是以家电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为合肥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更不用说京东方、合肥长鑫这样的超级大工厂,这些就业岗位,为当地圈住了不少劳动力。

刘红他们的使命,就是为合肥的这些工厂招聘工人,承担招聘、培训、入职、签订合同、发薪、办理离职等一系列工作,中介公司按人头拿提成,赚工人时薪差价,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让不少人力资源中介公司赚到了钱。

对于不少合肥人而言,能进本地的这些大工厂工作,是他们的梦想,因为这里是高薪、人才、优质人脉的代名词,在这里,不仅离家近,而且工作相当比较轻松,月薪还是普通小工厂的好几倍。

刘红的这家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与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厂签订了合作协议,负责为工厂提供普工、技术工这两大类员工,每成功入职一个新人,小费就能赚到入职新人每小时时薪的“提成”。由于薪资和入职数量挂钩,小费对待工作十分积极。仅在2020年,经小费手入职企业的人,就超过1000人,在合肥这座城市,小费的平均月薪已经超过3万元。

刘红也在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刘红在合肥蜀山区全款买了一套房,结束了多年的租房生涯。去年,她又在市政府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既是投资,也是给儿子未来结婚用。眼下,她正跟家人商量,翻盖在肥东的农村老宅。

不用去深圳了

刘红们的背后,是合肥快速发展的经济。这些年,合肥以市政府为坐标轴,向四周辐射,投资出了一块又一块的产业版图,引进的时间越早,就越靠近市政府的坐标轴。

在合肥市政府的正西和西南方,方圆不到十公里的范围内座落着海尔、美的、格力、美菱四大家电工业园,这里是合肥招商引资的首批规划,也是支撑合肥GDP增长的第一批制造业。

西北方位往前约二十公里靠近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合肥最新引进的合肥长鑫,东北方位则是让合肥一战成名的京东方面板制造中心。这两家公司入驻合肥之后,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就业,还捆绑了合肥家电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让入驻的企业互相抱团。

以京东方为例,京东方第6代面板线上的产品应用于彩电,合肥当地的美的、美菱、海尔和荣事达等家电企业,消化了京东方面板的大部分产量。远川商业评论曾分析指出,这种即产即销的供应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还能避免产能过剩,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繁华大道与宿松路交口往南大约2公里,是合肥市规划的智能科技园。蔚来中国总部就座落在这里。出了科技园,蔚来旁边就是国轩高科;往西4.5公里,是最近合肥市政府20亿元引进的零跑汽车;沿着宿松路向南大概12公里,就是江淮蔚来汽车制造工厂和海纳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目前,合肥集聚了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电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0余家。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合肥这座城市。

合肥市政府的西北方位,遍布了高新技术产业,是合肥的明信片。不仅有依托中科大,中科院而成立的全球领先智能交互技术的千亿园区——中国声谷,还相继分布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安科生物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中国声谷 来源 / 燃财经拍摄 中国声谷 来源 / 燃财经拍摄

随着合肥市的大力投资,入驻的本地企业越来越多,且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本地的人口越来越满足不了企业的劳动缺口,于是人口开始在这一时期加大涌入。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合肥本地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为有劳动力缺口的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大量劳动力。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合肥市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有33716家,经营范围包括劳务管理、劳务派遣和服务与承包业务等。小到安排工厂散工,大到为高校学生批量签订寒暑假协议等,这些都在人力资源中介公司的服务范围。

现如今,合肥靠着高科技企业,以及中科大、合工大等名校坐镇,吸引了不少人才流入。目前,合肥已经规划处瑶海区磨店大学城和蜀山区大学城两处高校区域。

瑶海大学城,总体规划用地7平方公里。至今为止,引进职业院校达到25所,形成15-20万在校生规模。蜀山大学城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18所高校,形成了庞大的“大学群”,构成拥有10多万学子的大学城。

在被规划为大学城以前,这两处区域都是农田和荒地。珍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磨店人,见证了老家最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二十年前,珍珍还是一名农村孩子,二十年后,村里被规划为大学城用地之后,珍珍拿到土地征用赔偿金和三套房,并且毕业以后在磨店大学城当老师。

这二十年,珍珍亲眼看见家乡的那条弯弯窄窄的泥路,变成了双规并行的四车道。大学城的路,多得像个放射状的烟花,条条通向不同的方向。

合肥遍地是机会

2012年,罗大佑在录制安徽卫视春晚时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罗大佑方曾发文称,“永远雾蒙蒙的天,破烂烂的路,合肥我在(再)也不想来了。”

7年过去后的2019年,罗大佑再来合肥定下了一场名为“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巡回演唱会,彼时,合肥市GDP总量逼近万亿规模,将近达到台湾全省的四分之一,罗大佑印象中的“雾蒙蒙的天,破烂烂的路”早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合肥城区高楼林立、交通顺畅,就连高铁、机场等城际干线,也在快速发展,不论从哪个地方到合肥,都可以坐火车高铁来。从上海到合肥最快仅需2小时,从北京到合肥最快仅用3个小时15分钟。

但在高铁尚未开启之前,由于交通不便,合肥一直发展不起来,尤其是处在合肥隔壁的南京,这些年一直虹吸着合肥高校的人才。

为了留住人才,发展经济,2005年,合肥提出“实施向东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的目标,大搞省际交通、城际交通等交通干线建设。

2012年,合肥连接8条高等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成为华东地区的四大交通枢纽之一,并为合宁高速铁路、合武客运线、合蚌高铁、合福客运线的客运枢纽站。

到了2020年,合肥基建投资迎来升级,从大规模地投入老基建(铁路、公路、桥梁)向新基建迈进。2020年8月份,合肥市计划实施3年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实现5G网络全覆盖。也是在这一年,合肥挤入新一线城市,与佛山一起取代了昆明、宁波,第一次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

在做大省会的诉求下,除了铁路等干线交通,合肥市内的发展规划也在同步起步。2011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拆巢湖并合肥,使得合肥面积扩大近40%,省会影响力再次提高。

房价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在合肥,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2-3万元/平米,在靠近合肥市政府的主城区——政务区,其部分房价已经达到5、6万元/平米。去年7月28日,合肥人民巷21号一套1室1厅,以成交单价60224元/㎡的价格成交,户型面积仅20.59平方米的房子挂售1天就被售出,这次成交价也刷新了合肥二手房的最高成交记录。

人口流入,是衡量地方经济的关键指标。根据合肥日报报道,2009年,合肥全市常驻人口仅有501万人,GDP总量为2100亿元。到了2020年,合肥市人口达到了1035.9万人。不久前,合肥市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合肥市GDP达到了10045.7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一个城市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城市的人口到底可不可持续。如今,一些城市开始用放开落户的政策,吸引人口流入。去年12月,无锡提出放宽落户政策为“第一枪”,青岛、广州等城市均陆续推出“史上最宽松”落户政策,但是效果甚微。

在入户门槛降低的背后,是大城市对于人才、人口的进一步渴求。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持续降低,在这背后是人口红利的减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89640万人,占比64%,而在2018年,这一数值占比还为64.3%,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和占比,已经连续数年降低。

对于各个城市来说,仅降低落户门槛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核心还是在于城市的发展、就业能不能留住人才。近些年,合肥通过投资,投出了一张张产业版图,版图里的产业,让合肥大赚的同时,又通过发展、投资、基建的方式,将城市建设落到实处。小到投资建厂带来的就业机会,大到动土拆迁催生的一夜暴富,让每一位合肥人民多多少少都享受过政府投资带来的社会红利。

“未来,合肥肯定会迎来更多机会。”这是刘红的心声,也是合肥人的心声。正如刘红所言,合肥还在马不停蹄地奔跑。2017年1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申建自贸试验区的请示,拟建立以合肥、芜湖、马鞍山为综合保税区,而合肥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就是上海。

一直以来,合肥以“小上海”的标签来标榜自身,合肥人民聊到合肥“速度”,会将上海作为发展目标的政策拿出来,向外地人证明合肥这座城市的潜力。

贴吧、知乎上,关于合肥人与上海人的暗戳戳较劲,数不胜数。“未来十年,合肥能否全方位超越上海?”、“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人,我一直觉得合肥和上海是一个档次的”......

目前来看,尽管合肥与上海的差距还很大,但作为“新能源汽车之都”,或许在下一轮的产业投资中,合肥还暗藏着更多的机会。

参考资料

《合肥,你学不会》,文章来源:远川商业评论

《合肥,你欠蔚来李斌一套房》,文章来源:蓝媒汇财经

*题图来源于燃财经拍摄,部分配图来源视觉中国。文中小费、刘红、珍珍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