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打造“上海标准”金字招牌?今天这个会这样说
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生物医药、网络直播营销、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管理等相关“上海标准”培育工作。
标准化对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的作用日渐凸显。
在3月2日举行的“上海标准”工作座谈会上,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表示,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越来越重视治理标准,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领域标准与标准相关专利的融合,“上海标准”也要适应这种趋势。同时,要借鉴全球成功案例,以国际视野、开放思维,思考“上海标准”如何助推未来15年上海高质量发展,并且通过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甚至在全球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作用。
“上海标准”聚焦什么?
“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的创设性规定。《条例》明确,上海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上海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上海标准”专用标志。
去年12月24日,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发布,覆盖金融服务、民生服务、集成电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多个领域。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在今日发言时表示,上海清算所牵头制定的上海清算标准,获评“上海标准”后2个月,已有4家原先坚持使用自主披露模板的机构开始采用,至今,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均已按照该标准进行量化信息披露,覆盖全球市场业务规模95%,建议鼓励更多行业头部企业以国际视野牵头制定并推动实施类似标准。
随着上海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任务,“上海标准”也将在这些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比如,在数字基础方面,将针对数字基础设施、数据流通、数字交易、跨境传输、网络安全等,完善数据基础通用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交互性、安全性。在数字应用方面,将聚焦生产制造、科技研发、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等生活数字化转型。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基础治理等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制定和实施一批“上海标准”。
下一步,上海将针对“两张网”建设公共数据采集应用及运营、商用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车辆信息联网管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化码头、数据安全、区块链存证服务等领域开展“上海标准”培育工作。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上海还将继续围绕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发展“五型经济”,培育、制定、实施一批“上海标准”。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生物医药、网络直播营销、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管理等相关“上海标准”培育工作。
“上海标准”金字招牌如何打造?
要打造“上海标准”金字招牌,发挥“上海标准”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不仅政府层面要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也要引导企业和社会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驱动力量,特别是要引导企业管理层加强标准化战略意识。
张晓刚说,标准是解决发展平衡问题的有效工具,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积累了非常好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应该增加标准的互通性,让它为全国分享全球分享,特别是中国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去分享,这也是“上海标准”的另外一个价值。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主席、“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沈远东建议,上海要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组织合作,要积极吸引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及国外标准化机构分支机构落户,集聚更多“上海标准”国际化的技术资源。
在同济大学工业4.0实验室技术总监、国际自动化协会(ISA)“雷蒙德D.莫洛伊奖”获奖专家陈德基看来,在数字领域,标准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而数据交换标准的推广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走上快车道的关键。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推广统一的互联互通的数据标准。
“标准的真正价值在于被使用推广,能把市场做起来。而光靠市场同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不同的标准,容易碎片化。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连通不同的行业,包括政府、企业。所以需要一个超越行业壁垒的机构来主导这个工作。此外,数字化城市的未来其实是多个产业物联网的互联互通,而这就需要标准化的互联互通。”陈德基说。
上海奥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黎建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民营企业敢于将技术产品成果融入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接下来,上海将按照上海城市定位,制定及实施新一轮上海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完善上海标准化工作机制;更有力推进“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实施;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广“上海标准”应用。比如,结合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要求,及时将上海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及时转化为“上海标准”优势;按照广泛发动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等数字基础和应用领域,技术交易服务、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以及民生等领域,争取培育更多“上海标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