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向劲静
未来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如何直面问题和挑战,乘风破浪开新局?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积极建言,共提交了4分提案,其中就与大湾区有关。
《投资者网》获悉,这4份提案主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化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联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等四个方面内容,向两会递交提案。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大湾区建设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张劲认为,大湾区有条件打造引领核心技术突破的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助力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在张劲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尚存在四个方面短板:一是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较强,但基础研发和原始创新弱;二是产业水平亟待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缺乏;三是产业链关键环节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四是国际化创新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不足。
张劲建议,首先是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高标准开放型创新高地,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9+2”城市间顺畅流动;其次是鼓励企业和机构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特别是支持龙头企业发起或参与国际合作的科技项目,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再次是联合粤港澳三地,组建具有全球水准的智库平台;最后是推进粤琼深度创新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考验了我国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也迫使全球供应链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整期。如何借供应链体系重构之机,提升加固、稳定畅通我国产业的海外供应链,疏通双循环体系的断点和堵点,发现新的增长点,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此,张劲在《深化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全面联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提案中认为,不仅要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还要深化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全面联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既能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劲表示,可从制度创新、扩链补强、提升话语权、建设高水平现代物流体系四方面着力。第一,可通过制度创新,破除跨国界资源要素流通和贸易便利的机制障碍,实现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的更好联动;第二,要摸清海外供应链“家底”,支持重点企业扩链补强。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支持重点企业拓展海外产业,巩固优势,补强短板。
第三,要支持鼓励带动性强的国内龙头企业加大力度“走出去”,积极“扩链”,推动特色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形成竞争优势,并逐步具备话语权、定价权;第四,在新形势下,应高度重视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解决港口、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连接短板,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尤其要重视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枢纽性功能建设,探索建设以港口群为核心的国际供应链枢纽。
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张劲提交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案中认为,加速供应链数字化变革与供应链金融创新,是应对疫情冲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可行突围路径和现实选择。
“为确保这一新生事物行稳致远,各地在供应链金融相关落地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积极探索各类合作形式,加快核心企业信用向中小企业传导,灵活实施对金融机构的动态监管。”张劲称。
张劲建议,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企业购销的电子化,生产经营的数字化,物流的信息化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将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金融供应新常态。从供应链金融业务实际来看,仅将传统的线下操作流程搬到线上,是远远不够的。
应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建立专业的信息平台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综合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此外,鼓励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等不同市场资源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利用国家相关融资策略灵活调整企业融资产品,推出种类丰富、高效优质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和产品矩阵,让供应链条上各类参与主体都能选择到合适的融资方式,更好地适应和推广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模式。
民营企业继续当好生力军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在这场决战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也应发挥产业、资源、技术等优势,主动担当,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而如何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生力军作用?
张劲共提出六个方面建议:第一,加快建立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激励机制;第二,着力强化要素保障,落实落细用地政策、财税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第三,发挥好龙头民企的生力军作用,壮大龙头企业队伍;第四,发挥好龙头民企在巩固粮食生产和种业翻身仗等农业重点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五,强化联农带农,实现农企共建共享;第六,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并进行集中宣传推介和表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