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十四五”科创划重点 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3-10 07:42:10


原标题:大湾区“十四五”科创划重点 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凌芯 广州报道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将在我国科技创新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来看,国家不仅提出要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进一步强调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更为重要的是,聚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首先明确,要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这也表明,“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以推动科技创新作为着力点,并更精准聚焦产学研协同、平台建设、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等科创能力提升的突破口,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加快建设和效能发挥,无疑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形成强大支撑。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科创格局中有着更清晰明确定位。首先,从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通过多年积累尤其近年加快布局,当前科创“平台”功能已具备一定基础甚至雏形。例如,目前中科院在广东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实现体系化布局并取得突破性建设进展,其中已建成5个、在建4个、筹建及拟建11个。

更进一步来看,位于广东“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设施已实现了有效运作,同时还逐步启动了“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等重大设施,并谋划“冷泉生态系统装置”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成功引进中科院微电子所、国家纳米中心等21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与此同时,不断加快建设、优化布局的实验室体系,也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载体。目前,广东省已形成包括10家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96家省重点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实验室体系。

“近年来,源自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力量不断夯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撑基础。”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例如南方科大已集成调试成功第一套30KV电子束曝光系统;美的集团的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进入量产阶段。

这背后,直观的体现是广东科技研发的不断加大。2020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增至3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至2.9%。

广东省科技厅进一步介绍,过去五年来,广东针对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等重点研发领域,省级财政资金投入71.2亿元,带动社会及其他投入约156亿元,有效推动“芯片+软件”国产替代、EDA工具、电子束曝光机等核心零部件及材料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这样的创新和突破,正被寄望未来更多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就要在前沿科技和尖端技术领域,起到培养和孵化创新科技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事实上也指明了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方向,我国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这也获得了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界广泛期待。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打造引领核心技术突破的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从而有效助力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能力提升路径,具体要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其中,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自大湾区启动建设以来,始终是关注焦点和推动重点。张劲认为,粤港澳必须加快建设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平台,探索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分享机制,加快形成“创新-应用-产业升级-再创新”的正向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国众联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黄西勤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大湾区产业链高度整合和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专业服务业等方面的优势,并加快与广东的实体经济互动,延伸产业链,加强协同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事实上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科技创新走廊尤其重点平台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以深港河套这一科技创新极点为例,经过数年推进,目前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的科研项目已多达138个,成功推动了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和组织平台汇集,成为深港科创合作“快车道”。

近年,粤港澳创新合作机制也获得明显深化,包括广东已出台实施粤港澳联合科研机制、港澳高端人才税赋平衡、科研院校成果转化自主权、企业家职称评审等政策,并大力推动科技项目、科学基础设施、科普基地向港澳开放,全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拨付累计超亿元。

“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既是顶层设计再次明确的重点,也成为此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例如,张劲就认为,前沿重大创新往往是全球范围内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的结果,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率先探索建立突破行政区划的开放型高标准创新市场,建立投入与收益相一致的创新成果利益分享机制等,从而让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9+2”个城市之间顺畅流动,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也建议,要加快通过完善创新协同合作体制机制,推进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生活圈等,多维支持实现科技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具体包括要加快构建大湾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货物等资源高效流通机制,推进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等,将三地教育、科研、产业、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很好融合起来,形成紧密创新共同体。

作者:凌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