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商协会网站3月10日消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 “交易商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证券业协会”)就2020年第四季度债券市场13家评级机构的市场表现、业务发展及自律动态、合规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评级市场表现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公开发行主体共计3894家 ,同比增加215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人AA级占比分别为29.13%、21.87%和 56.03%;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9.36%、63.41%和32.62%,同比分别上升3.04个百分点、3.25个百分点和3.20个百分点,级别仍呈现趋高态势。
(一)四季度及全年评级调整家数同比均增加
四季度,评级机构共对35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同比增加6.06%,占总存续家数的0.90%,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正面调整11家,同比减少21.43%;负面调整24家,同比增加26.32%。
2020年度,评级机构共对286家发行人作出评级调整动作,同比增加7.12%,占所评家数的7.34%,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 其中,
正面调整共183家,同比增加0.55%,负面调整共103家, 同比增加21.18%
,分机构来看(见附件1)正面调整占其存续家数比较高的有大公国际和远东资信,分别为11.34%和10.00%;负面调整占比较高的有中证鹏元和中诚信国际,分别为2.93%和2.91%。
(二)四季度级别下调次数超过上调,全年近半数级别下调幅度超过3个子级
四季度,评级调整以级别变动为主,单独的展望上调和展望下调分别为1次和3次。级别上调共10次,涉及发行人10家, 原级别为AA+级和AA级的分别有6家和4家;级别下调35次, 涉及发行人21家,原级别主要集中在AA级,占比 45.45%(见附件2),有9家发行人在季度内累计被下调10个及以上子级,占比 42.86%。
2020年度,级别上调共204次,涉及发行人178家。
其中 大公国际级别上调次数最多,共47次,占所评家数的10.88%; 次之为中诚信国际,有39次,占所评家数的 2.99%;上海新世纪和联合资信各27次,分别占所评家数的4.11%和3.49%;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各25次,分别占所评家数的5.25%和 3.67%。
级别上调的原评级主要集中在AA级和AA+级,分别占上调次数的53.43%和39.71%
。
级别下调共127次,涉及发行人80家
,被下调级别发行人的原级别涉及AAA级至CC级,其中
AAA级、AA+级和AA级分别有5家、9家和43家,合计占比71.25%
;AA-及以下级别占比28.75%。
从下调幅度来看,有58次一次性调整3个及以上子级,占总调整次数的45.67%
;12次调整10个及以上子级,其中一次性下调级别幅度最大的是大公国际,将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由AA+级一次性下调17个子级至C级。
(三)从具备评级的发行人来看,四季度新增9家违约企业,全年共新增23家,其中中诚信国际所评家数较多,且部分评级机构全年违约率倒挂
在四季度新增的9家违约企业中,大公国际和中诚信国际各3家,东方金诚2家,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各1家。
2020年度新增23家违约发行人,
从首次违约债项的市场分布来看,公司债市场13家,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和企业债市场分别有9家和1家
。
分机构来看,中诚信国际所评违约企业最多,有7家
,联合评级和大公国际分别有5家和4家,东方金诚、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各3家,上海新世纪各1家。
从跟踪评级及时性来看
,14家企业违约6个月前无评级负面调整 ;9家企业违约1个月前未有级别下调动作,其中中诚信国际3家,大公国际 和东方金诚各2家,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中证鹏元各1家。
从级别变动幅度看
,有3家企业被一次性下调15个及以上子级, 其中大公国际2家、中证鹏元1家。
从各信用级别企业的1年期违约率来看(见附件3),
多数评级机构所给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呈反向关系,但东方金诚所评AA级与AA+和AAA级、大公国际所评AA级与AA+级、中诚信国际所评AA级与AAA级违约率发生倒挂
。从机构间对比来看,各评级机构所评同一级别的违约率分化较大,其中大公国际、东方金诚所评AA+级违约率分别为1.31%和1.03%,东方金诚所评 AAA级违约率为1.96%,显著高于其他机构。
(四)四季度更换评级机构后的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发行人同比减少;全年来看,大公国际上调家数最多、远东资信上调占比最高
四季度,共有187家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7(见附件4),16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1个子级,占比8.56%,同比降低4.29个百分点。2020年度,共有537家企业更换评级机构,其中50家企业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占比9.31%。
在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的企业中,大公国际最多,共32家,占其新承接企业家数的26.89%;远东资信4家,但调升家数占新承接家数的比最高,为 57.14%
;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分别有3家、2家和1家。
(五)跨市场发行不一致率环比持平,在跨市场级别较高的发行人中,大公国际所评家数较多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有31家发行人评级结果不一致,较上季度末减少4家,不一致率为5.01%, 较上季度减少1.93个百分点。评级结果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均相差1个子级,共16家发行人的交易所市场级别高于银行间市场级别,其中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各4家,联合评级和上海新世纪各有1家;在银行间市场级别高于交易所市场级别的15家发行人中,大公国际5家,联合资信和东方金诚各3家,中诚信国际和上海新世纪各2家,中证鹏元1家。
(六)四季度各级别各期限债券信用利差变异系数环比下降
四季度,受高等级大型国企违约影响,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市场流动性分层加剧、信用利差走阔,央行增加流动性投放力度 后,各期限基准利率及信用债收益率呈下行趋势。综合上述因素,
四季度各期限各级别债项信用利差变异系数环比呈下降趋势,但AAA级超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变异系数仍处于高位,反映出市场对超短期高等级发行人信用风险的看法存较大分歧。
从分机构级别间利差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见附件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四季度6家评级机构共有18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占总组数的34.62%,环比上升15.57个百分点,东方金诚、联合资信 和上海新世纪检验未通过比率环比上升。
二、评级机构发展及自律动态
(一)四季度和全年评级业务量同比均明显增长
四季度,13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3325只(见附件6),同比增加40.41%,涉及发行人1871家;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3900只,涉及发行人1772家。2020 年,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14119只,同比增加47.67%;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15473只。
从全年承揽债券产品只数来看,中诚信国际的业务量占比在30%以上,上海新世纪、联合资信和东方金诚业务量占比在10%-20%之间
,大公国际、中证鹏元和联合评级业务量占比在5%-10%之间,其余各家评级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1%。
(二)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同比提高
四季度末,13家评级机构共有分析师1498人(见附件7), 其中,2020年新纳入统计的信用评级机构有122人。从业经验在3年及以上的分析师占比为60.28%,同比提高5.25个百分点,其中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同比提高10.66个百分点。3年及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为9.53个,较上年末少3.39个,其中中证鹏元人均业务量最多,为15.68个;其次是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和上海新世纪,分别为13.02、12.61和11.40个。
(三)评级机构持续完善业务规范制度和评级方法体系,积极组织行业论坛和投资者交流会
2020年,评级机构加大制度体系建设,共制定或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和评级业务制度150次(个);持续加强评级技术体系建设,对评级方法与模型的制定或修订达168次(个)。共举办各种线上线下论坛、行业研讨会和投资人交流会320次,在新冠 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对国家建设的引导作用、防范化解信用风险等方面作出分享交流,有利于投资人了解国家政策方针和市场行业信息,间接引导投资资金流入国家重点建设方向。
(四)交易商协会和证券业协会进一步推动跨市场自律管理统一
根据监管部门有关会议精神,推进跨市场信用评级业自律管理统一,交易商协会与证券业协会加强沟通协调,持续推进联合 制定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化评价标准、统一跨市场评级业务操作规范等工作。
(五)交易商协会开展对评级机构的调研和现场调查,对违规行为严格处分
四季度,交易商协会开展专题座谈会,向信用评级机构调研关于提升评级质量的措施和行业建议。同时,交易商协会对东方金诚、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进行现场调查,抽查部分项目档案资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针对东方金诚、中诚信国际存在的多项违反银行间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交易商协会对其予以警告,暂停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3个月,责令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三、评级机构合规情况
从四季度的日常自律管理和现场调查来看,评级机构在合规监督审查、评级质量控制、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按照自律规则开展调查访谈、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合规监督审查不到位
中诚信国际未按相关自律规则对个别受评对象开展实地调 查访谈;对受评对象异常情况,未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调查核验,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相关信息。东方金诚个别评级项目组长未参与实地访谈,未保证评级报告及相关访谈记录的准确性;相同评级模型下,同一主体部分指标得分不同,未保证信用评级业务开展的一致性;未在2019年度信用评级业务开展及合规运行情况报告中披露公司内部违规事项,未合规披露涉及多家主体、多期债项的跟踪评级报告。
(二)评级质量管控不严,检验及反馈机制薄弱,评级业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东方金诚个别项目的评级模型缺乏自洽性;中诚信国际不定期跟踪评级的启动标准不明确。大公国际评级流程缺失记录,档案资料管理松散;个别项目的评级模型未有效反映评级报告中提及的风险,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且评级质量检验反馈不足,存在未将检验情况反馈至评级人员的情况。 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2020 年在维护债券市场稳定运行、支持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推动国内经济 复苏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债券市场高评级违约 事件的增多,评级区分度不足、风险预警能力弱等问题较为凸显。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和证券业协会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持续加强评级行业自律管理,优化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评价体系,推动评级自律规范的完善和市场约束机制的发挥,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戒,促进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特此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