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罗卫东:率先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机会均等配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3-11 12:45:38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罗卫东: 率先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机会均等配置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分布不均,这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竟然十分鲜明。

浙江的GDP总量长期在国内位居前四,人均GDP更是位居前三强,但是全省只有一所985高校,两所“双一流”。

“在长三角区域内部,浙江的高等教育结构和生态或许存在的问题是最多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还不如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的安徽省。”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说。

浙江缺少好大学,浙江应该怎么办?罗卫东认为,这需要政府下定决心,加大投入。

2019年5月,由浙江大学倡议,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共同打造更加紧密的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作为联盟秘书长,罗卫东认为,推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浙江发展高等教育。

大学对于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直接贡献,也会浸润一方水土的人文底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罗卫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阐述了大学如何融入城市发展和治理,如何通过自身改革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大学的目标与作为

《21世纪》:与同等发展程度的省份和城市相比,浙江缺少好大学,杭州缺少好大学,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你对此有何建议?

罗卫东:浙江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好的文化生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投入。因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更先进的设备,更先进的校园设施,更高水平的师资,这些全部都要靠财政支持。而且这种投入短期内不会产生很大的回报,必须提前进行开支。我觉得需要下这样的决心,而且要下的更大一点,要有更大程度的投入,更好的发展机制,才能够让浙江的大学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平。

《21世纪》: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新设高校,原本是一所独立学院,但却是国内首批转设为地方公办高校的独立学院,并提出了争创全国百强高校的目标,你认为这所高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罗卫东:在十年内把浙大城院打造成全国百强大学,是我们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发展目标。浙大城院以前是民办独立学院,虽然在同类学校中是佼佼者,在社会上也有较好的口碑和声誉,但毕竟不是在强手如林的公办大学里比拼。要进入百强,看上去是个宏大愿景,我觉得这个目标并不冒进,但有点理想主义。

所谓百强,如果光是围着各种量化指标做文章,我想只要资源供给有保障,以杭州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经过努力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考虑更多的,坦率地说不是排名,而是大学实实在在的功能和贡献。在我心里,浙大城院的百强目标不是数据指标含义上的百强,而是学校的声誉要能在全国高校内进入百强,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能进入全国高校的百强,这需要我们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来完成使命。但指标和声誉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两个逻辑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此消彼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来浙大城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表现,特别是长期表现,一定会超过很多大学的毕业生。浙大城院也会深深扎根,成为一所好大学。

真正要办好一所大学,办一所能为国家为世界作贡献的大学,很难。现在我们办学最大的困难是,不能为了理想损失当下,也不能为了当下损失理想。如何才能在当下体现自己的办学理想,这是我需要不断探究的重要命题。但我能明确的是,只有把学校的精神树立起来,把文化和办学的厚度积累起来,我的心里才会感觉踏实。

《21世纪》:一所大学与她所在的城市是存在互动的,尤其体现在大学对城市经济、科技产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对社区治理、文化生态的浸润方面,你目前还担任杭州发展研究会会长、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对此有何感触?

罗卫东:浙大城市学院的创百强之路镌刻着“城市+”与“数字+”的标识,大学的逻辑起点是人才培养,大学发展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已开设“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进行校地共建的定制化培养,实行双导师制,融贯信息技术、法学、公共管理等学科,培养城市数字治理复合交叉型人才。此外,学校已接入杭州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启建全国第一个城市大脑高校枢纽,以杭州城市大脑的治理、惠民、直达等理念为指引,以师生为中心,围绕“多学一小时”目标全面优化校务服务体系。

优化浙江高等教育结构

《21世纪》:你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多年提交了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案,今年是否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罗卫东: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提交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提案或建议,今年本来也想提交一份关于长三角区域内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提案,但因为觉得调研不够深入充分,建议也不是很成熟,不满意,所以暂时没有在大会提交,可能打磨以后作为普通提案提交。

我的基本观点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高质量的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以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但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做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机会均等配置还不现实,可以在东部三大区域内部先推动,尤其是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都很大,值得率先推进改革。

《21世纪》: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对于前面提到的解决浙江缺少好大学是否也有帮助?

罗卫东:浙江或许是中国的省份中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最不匹配的区域,浙江的GDP总量长期在国内位居前四,人均GDP更是位居前三强,但是全省只有一所985高校,两所“双一流”。四校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战略应该说对于国家来说是成功的,浙大的发展非常快,目前整体实力已经进入了世界高校百强。

但是,四校合并对于浙江省的高等教育结构、生态和效能来说,则是另一番情形。在长三角区域内部,浙江的高等教育结构和生态或许存在的问题是最多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还不如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的安徽省。所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优化配置,对于结构性问题相对较大的浙江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21世纪》:你对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有何具体建议?

罗卫东:这件事情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这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现实利益的事情。目前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也是历史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地予以改变。

我认为,首先是统一认识。应当把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社会各界要形成开放、共享一定会达到全局共赢的广泛共识,如果大家只是静态和局部地考虑问题,就会大大低估这件事情的意义。

其次,要从改革和发展的视角来化解可能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国家层面是可以考虑拿出一点增量资源助推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比如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研究生名额的分配、科研平台师资课程等各类办学资源的区域内共享上,都出台一些激励性、增量性的政策,将会促进各高校形成共享合作协同发展的意愿。在高校办学自主权上面,可以赋予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单位有类似于北大、清华目前已经享有的办学权限,以促进其更快速地发展并发挥区域内溢出效应。

第三,各省市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省市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就教育一体化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协商,聚焦某些共同的重大关切,启动规划与体制政策的设计工作。从一两个相对容易的点上进行突破,滚动推进,久久为功。

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世纪》: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罗卫东: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中的特殊作用,必须首先厘清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三者的关系,特别是要认真厘清学科链和创新链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学科链,有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等;创新链有原始创新、转化创新、继承创新等;产业链有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只有三链耦合,打造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教育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有的学科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运作的机制体制,其原因还在于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相脱节,同样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产业创新人才的需求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教育机构,教育部门培养创新人才的盲目性与企业部门创新人才的匮乏性并存的状况;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也存在彼此错位、错配的现象。目前高校系统存在大量的“僵尸专利”,就是有力的证明。

《21世纪》: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罗卫东:要改变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发挥不力的现状,必须进行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联动科技、产业部门,启动新一轮学科体系的调整,顶层设计,制定新的有助于三链耦合的新的学科目录;在学科目录调整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尽快放松目录外学科、专业的管制,增加高等教育机构按照产业需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规律自主设立学科专业的权限;创新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科交叉汇聚,形成以问题导向为特色的学术集群,打通纵横两个方向的学科链;鼓励政产学研之间建设综合性强、融研发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

另外,还要创新大学评价体系,切实推动高水平大学与头部企业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建设共享资源,对接需求的多功能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密切互动。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王峰 编辑:李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