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剧本杀:被“95后”捧红 市场正野蛮生长
新冠疫情也没有阻挡剧本杀发展的热度。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0年共新增剧本杀相关企业超过3100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63%
法治周末记者郑超
2月28日晚10点,位于北京市黄寺大街附近的一家名为妙仓剧本娱乐的剧本杀店,游戏主持人高兴接待完最后一拨玩家,准备下班。“只要有人订场我们就一直营业,凌晨三四点下班也是常有的。”高兴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剧本杀,指一款集角色扮演、逻辑推理于一体的线下聚会社交游戏,一场游戏至少需要5人至8人参与,时间约3小时至4小时。近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剧本杀。
第一次玩剧本杀,高兴就喜欢上了这个需要推理、烧脑的沉浸式娱乐形式,并如愿应聘成为一名剧本杀主持人。
游戏里,有人不再“社恐”,有人找到对象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1944年,民国的33年,金家的家主金望山在他五十岁大寿的时候邀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但他却离奇地死在了自己的床上……”这样的开场白是高兴工作的常态。
高兴通常一边介绍剧情,一边将剧本发至每人手中,引领6位玩家进入各自角色、根据剧本内容开展推理。在这家店,像高兴这样大学毕业不久的主持人有七八位。
“从我们店的店员到剧本杀玩家,基本都是年轻人,‘95后’居多。”刚主持完一场剧本杀的妙仓剧本娱乐店店长吴蜜(网名)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我是1995年出生的,在店里已经算年纪大的了。”
吴蜜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她看来,这个新兴行业充满正能量。
“有些剧本很能打动人心”,她曾在朋友圈晒出玩家体验情感类剧本后留下的纸巾,配文称“(玩家)哭了两包纸”。
“开车”指开始游戏,“拼车”指凑人数,“上车”指加入游戏,吴蜜向记者解释这些剧本杀游戏中的常用词汇。有些“高端剧本”耗时较长,可达6个小时以上,而影响一场游戏时间长短的因素,包括主持人的控场节奏、玩家之间的默契程度和剧本故事的背景等,她补充道。
据吴蜜观察,剧本杀行业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有一些年轻人把玩剧本杀当作交友渠道,甚至有人还在这里“找到了对象”。
“在角色互动中,大家更能深入了解彼此的性格,这比尴尬的吃饭相亲好得多。”吴蜜说。
自称“社恐(社交恐惧症)”的玩家网友说:“从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到能在大家面前阐述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算是一种成长。”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通常过着一个人点外卖,一个人看剧的生活,但自从玩剧本杀,跟以前日渐疏远的朋友重新建立起了联系,拉着一帮人“入坑”,和朋友、同学、同事走得更近了。此外,有些剧本能让平时不怎么流露情绪的男生哭出来,非常适合解压。
除了第一次接触剧本杀的新人,还有很多老玩家光顾,因此,店里的剧本每个月就要更新1到2套,以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
而获得剧本的途径,有的是通过网上的宣传,有的是通过参加线下剧本展会,也可以联系专门做剧本杀剧本的发行社。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要亲自玩过、测试过,觉得质量合格、好玩,我们才会购入这套剧本。”吴蜜说。
4年前就开始做剧本杀生意,如今也是多家剧本杀店铺投资人的弋丁(网名)称自己是一个特例:“这个圈子里几乎都是年轻人,我是为数不多的‘70后’。”
弋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多年前就经营线下娱乐生意,如今受年轻人追捧的剧本杀,实际上是由种类繁多的桌游游戏发展而来。
“我们圈内有高频的展会,平均一个月内就有5场左右,经营者要到全国各地去参会、看剧本。我们曾统计过一个月内新出的剧本数量,大概在100本以上。”弋丁说。
据弋丁介绍,即使是专职作者进行剧本杀剧本创作,一个新剧本的出炉也要30天以上,首先要创意规划,然后是剧本主体写作,接着进行线索分解。此外,还要经过几轮的测试修改,最后才是美术设计和生产。
弋丁认为,年轻人对线下娱乐的市场需求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一些综艺节目的流行也给剧本杀注入了生命力。他觉得,剧本杀是偏理性的娱乐方式,对培养年轻人的思维逻辑和心理素质都有好处。
在弋丁看来,好的剧本固然重要,但线下店铺的经营更为关键:剧本要通过优秀的主持人来呈现,有些剧情则要通过精心布置的场景来展现,充分满足这些要素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娱乐体验。
市场快速增长盗版和抄袭频出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2019年12月,全国的剧本杀店已经由1月的2400家飙升到12000家。不仅是线下,线上剧本杀同样火爆。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剧本杀行业市场快速增长,规模是2018年的两倍,突破100亿元。
天眼查报告也显示,新冠疫情也没有阻挡剧本杀发展的热度。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0年共新增剧本杀相关企业超过3100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63%。
与此同时,火热的剧本杀市场也已经显现出“野蛮生长”态势。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搜索“剧本杀剧本”,号称“排版整齐”、可“直接打印”的电子版剧本销量颇高,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其中,一份标价为8.5元、称“含1600+份剧本还包更新”的电子版剧本杀剧本,已有7942人付款。
弋丁并不认为“盗版”会对经营正版的正规店铺造成实质威胁。他说:“盗版本都是商家自己用A4纸打印的,纸张质感和印刷质量都很差,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大部分玩家不会选择盗版剧本玩。”
剧本杀作者“长沙颜值下限”(网名)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的优质剧本,采用的都是“城市限定”或者“城市独家授权”的方式。如果市场上出现盗版,这种方式可以追查到盗版是从哪家店流出的,从而影响该店后续不能再获得优质剧本。
另外,剧本作为一次性消耗内容,其时效性很重要,玩家都想第一批体验新剧本。正版和盗版之间的时间差也成为购买正版剧本的店家的营利时机。
除了盗版问题,也有网友指出一些游戏剧本存在抄袭现象。比如,2020年流行的《古木吟》剧本就被网友指出涉嫌抄袭。
法治周末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剧本杀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2020年共有7篇相关文书。
其中,一份2020年6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显示,法院判定,依照著作权法,被告制作出品的剧本杀“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美术作品著作权的行为”;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万元”。
游戏剧本是否应认定为“出版物”
北京同清律师事务所CEO何磊律师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尊重并支持原创,对新兴的剧本杀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剧本杀作为线下游戏,其剧本是对一部游戏的总设计,包括场景设定、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等,不同的剧本代表不同的游戏,剧本或者游戏的创作者享有著作权。他认为,这个行业可能存在的版权问题主要是对游戏或者影视剧、小说等未经许可的改编、参考、抄袭等引发的版权侵权问题。
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糜志彬律师同意上述看法。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剧本杀的剧本是否涉及抄袭,要看剧本杀的成型作品和被借鉴作品之间的实质性相似度有多高。实践中,对于作品是否构成抄袭存在很多争议,法律上的判断标准往往和网友讨论中采用的标准有一定差异。
糜志彬还补充道,一个作品是否借鉴或抄袭另外一个作品需要相对复杂的判断标准。如为纯文字作品,需要对比几个因素:一是故事背景,二是人物关系,三是情节推动,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而判断文字作品是否涉嫌抄袭时,最直接的证据是看两个作品的文字是否一致。如果抄袭的部分占有一定的比重,才可能被认定为法律上的抄袭。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伟华也注意到了剧本杀这一新兴的娱乐形式。他指出,现在剧本杀游戏剧本是否应当认定为“出版物”处于比较模糊的地带。根据《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出版物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的文字、图片、地图、游戏、动漫、音视频读物等原创数字化作品”。从这一规定来看,剧本杀的剧本,尤其是通过APP提供的线上剧本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出版物。
李伟华认为,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作者创作—公司批量签约作者、作者委托公司代理和发行剧本—宣传和批量制作剧本—销售给桌游店或者在线剧本杀APP”这样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不排除剧本杀的剧本被纳入出版物管理的可能性。
如果剧本杀游戏剧本视为出版物且被纳入监管,对于线下的剧本杀剧本来说,该实体剧本则需要取得出版的相关许可。而对于线上剧本杀的APP来说,重点则在于相关APP的运营主体取得网络出版服务的相关许可,李伟华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