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规划面积扩大81倍 长三角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本报记者/刘颂辉/上海报道
上海中心城区西侧的虹桥商务区,地处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被称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央商务区(CBD)。如今,这一区域将要发生改变。
3月 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寅介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相关情况,以及上海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主要举措。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共建,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延伸南北两条拓展带,形态上犹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上海的虹桥”转变到“长三角的虹桥”,总面积由最初的86平方公里扩大到7000平方公里。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虹桥商务区的区域功能和集群优势建言献策,区域内产业特色不明显,进口商品的集聚和标杆效应不强的状况受到关注。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开放能级提升,有利于上海与长三角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建设双循环的中心节点,首先要有载体,对内,这里是其他城市与上海对接的重要门户;对外,这里更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核心枢纽。
邻省市欲借东风
从虹桥出发乘坐高铁,半小时抵达苏州、无锡和嘉兴;一小时内可到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大都市。两个小时左右的航班直抵北京、广州、深圳、台北和香港,三小时内落地东京、首尔。商务出行快速便捷和产业集约高效,让上海大虹桥成为许多高端企业竞相落户之地。
近日,根据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总体方案》将这一区域向北延伸到苏州相城区,往南到嘉兴海宁市。
《总体方案》明确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一核”是指151平方公里的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
“两带”则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和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是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和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从空间上看,“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展到杭州湾北岸,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内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3)。从形态上看,这一功能布局就像一张面向东方的“弯弓”,虹桥商务区居于中心位置,是其中“动力核”。
张学良分析指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从原本的虹桥商务区“升级”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未来虹桥将不只是交通枢纽、空间枢纽,也将是要素流通的枢纽,是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的集聚地、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新平台。
连续三年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作为长三角的重点发展区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今年全国两会跃升为“热词”。
记者注意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陈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恳请国家赋予‘大虹桥’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着力在三省一市层面和本市六个区层面高效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推进省市之间各具特色的梯次协同发展,携手共筑‘彩虹桥’。”
作为承接上海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最前沿地区,苏州更是与大虹桥联系紧密。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直言:“苏州和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合作基础深厚,近年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主动对接上海,融入上海。苏州处于对接上海的区位核心,在协同发展上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其进一步表示,横跨长三角“经济黄金轴线”,大虹桥目标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连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苏州交通、会展、商务等方面“大有可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安徽在地缘角度方面远离上海,但是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表示,合肥拥有长三角西翼门户和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叠加的战略地位,迎来了双向开放、双向联动、多元链接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积极主动作为,在全面对接融入中借势登高,倾心助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集聚效应待加强
“《总体方案》获批是在全国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上海对市区西侧发展的重视,给虹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之前,由于行政区划复杂,先天基础条件有限,虹桥商务区发展多年仍然推进困难。
大虹桥板块从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为现代化虹桥商务区,继而以世界最大的单体会展建筑国家会展中心为载体,成功举办过三届进博会。不过,与浦东规划临港新片区不同的是,虹桥商务区涉及闵行、长宁、青浦和嘉定四个行政区,在业务推进上,难免还会遇到掣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就提出了“关于加强上海虹桥商务区功能”以及“持续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等相关建议。
王伟认为,虹桥商务区作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尚未形成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标杆性品类集散功能,区域功能不明显,各区域之间未形成明显的错位发展的产业特色,贸易、会展及高端现代服务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等集群优势尚未完全显现。
她建议道,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一核”,虹桥商务区要大力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加大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的支持力度;要集聚总部型经济,引入标杆龙头企业、创新型高成长型企业,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集聚效应,促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上海应该抓住虹桥机遇,持续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益,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引领的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的集散中心,使虹桥商务区成为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连通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在张学良看来,上海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主要是向东、面向太平洋,但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中,向西开放、对内开放日显重要。随着《总体方案》的获批,虹桥国际商务区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的新地标。
“空间上看,虹桥商务区也一定是地理的枢纽。打个比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就相当于一颗‘纽扣’,纽扣扣准了,上海毗邻区、上海大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不同层级空间的各类资源要素就能经此汇聚、交融与配置。”张学良指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开放能级提升,也将有利于上海与长三角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有利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助于加快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相互促进,推动形成长江三角洲全面、协同开放新格局。
与城市高楼大厦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近年来有如旭辉、正荣、中骏、弘阳等约40家房地产开发商的总部陆续搬入虹桥商务区,“大虹桥”概念得以进一步显现。“大虹桥”正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对外开放引领对内开放的开放枢纽,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将形成“东有临港新片区,西有虹桥商务区”两大重要支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