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书札记:日本失去的30年究竟是何原因?
来源:金Rong民工日常笔记
最近读了李录老师的名作《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对价值投资相关的内容印象不深,理解的可能不够。但是对于其对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说醍醐灌顶。
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片面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大师与人非常不同的一点就在于能够理清事情的脉络,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做到对立统一。
具体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题外话,近期日经指数连续创20多年新高,似乎有走出困境的迹象,脚踏实地深耕基础科学效果虽迟但到),国内流传最广的理论确实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实际上,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或者说成功或是失败就是有点成王败寇的感觉,现在说是失败,但是站在那时那地那情形,似乎也已经当时情况下最合乎实际的选择了。
对比国内目前的情况,联系到近期对于经营贷入房市彻查的新闻,当前私人部门(企业+家庭)对于杠杆似乎还是渴求的状态,并未表现出敬畏。试想一下,如果上海将有贷款记录即只可贷款三成的约束条件放松一下,哪怕是提高到五成,可能市场也会为之大振,这更是反映了当前私人部门对于杠杆的渴求。
所以,这是一个循环,追求资产——资产增值——杠杆收益明显——进一步追求资产——更大的杠杆系数——更大的贫富差距,循环得以延续的前提是资产能够保持持续上行的趋势。日本的情况是,资产泡沫破灭导致了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大幅衰退,居民挣了钱第一反应不是去买啥资产消费什么,而是还钱还钱还钱,从而降低资产高位时背负的杠杆。
那么我们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一个点位了呢?参考日本,其巅峰时期,一个东京的房产总值已经超过美国全国,可见,如果按图索骥的话,目前国内的任何一个所谓的一线城市,应该说都还远没达到那个水平。这个不是说中国一定会重复走日本的轨迹,但是,应该要感谢近期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从新房、二手房、银行贷款等维度多管齐下,应该说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实际上,本质的问题是房地产是目前老百姓心目中几乎仅有的认为会“只涨不跌”的资产,如何才能够将这种认知高度一致进行分流和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一环。
实际上,能够提出历史问题并能够头头是道进行原因分析的人非常多,但是能够提出针对实际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简直凤毛麟角。因为未来是不可预知的,一旦预期达成了共识,那么这个预期自身就不会被按部就班的实现了,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共克时艰,从日本的经验中汲取教训,真正的实现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平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