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降杠杆率信号:2021年基建投资或减少,能源项目将增加
华夏时报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政府部门即将开始“降杠杆”?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会议要求,要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实施政策预调微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
“这次提到的降低政府杠杆率,大概率不是降低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在内的狭义政府杠杆,而是要降低广义政府杠杆率,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以及国有企业的债务水平。”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自2015年全面推行地方债发行以来,地方债规模迅速飙升,2015年仅为1000亿元,到2020年,已经上涨至3.75万亿元,5年上涨37倍。尽管降低政府杠杆率对经济来说短期是偏负面的,但防范金融风险已经连续多年处在重要位置,因此,防控政府债务过快扩张势在必行。
“降低政府杠杆率需要广义赤字率进一步降低,缩减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短期有所减弱,但会预留下更多的政策空间;货币政策维持广义流动性收紧,狭义流动性紧平衡。”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政府预算报告,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限额拟为44700亿元,比上一年下降2600亿元,这是地方债新增限额规模首次出现下降,被视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设的“天花板”。
新增债下降
疫情过后,不少宽松政策都亟待回归常态。
“近两年的财政政策依据疫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相应调整,去年财政赤字率等政策安排都达到了历史高点,以对冲疫情冲击。今年公共风险水平有所下降,财政对冲公共风险的力度也要作出适配性调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性的投融资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为应对疫情,地方新增债券规模大幅增长约53%,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100%,这已经是国际警戒线区间的下限。按照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之比计算的负债率近46%,较前年升逾7个百分点,年度升幅历史最大。
也因此,防范风险在今年全国两会和国常会议上,被反复强调。
按照国常会要求,要密切跟踪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影响,科学把握国内经济运行同比和环比态势,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实施政策预调微调。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基础。
为了降低杠杆,今年将不再发行特别国债,同时,财政赤字率和专项债新增额度下降。不过,与前两年相比,一般财政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均较2020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19年水平。
“尽管今年的预算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并没有下降多少,但从预算方案来看,今年财政支出增速是要明显下降的。我们认为,今年预算内财政和政府性基金的支出力度下降,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也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梁中华表示。
按照预计,2021年专项债重点领域分别将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特别是在全球瞩目的“碳达峰、碳中和”下,除传统能源项目外,以生态环保为主线的新型能源相关项目也将成为专项债的重点支持对象。相比之下,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会继续回落。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前期专项债大幅扩容以及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后的存量项目仍较多、资金接续需求较大,专项债依然会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按照往年发行节奏,预计3月底将陆续启动新增专项债的发行。
近期,各地已经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预计后续地方债发行规模将逐步升温。但考虑今年广义赤字收敛,叠加地方债到期量较高,整体而言地方债供给压力走弱。
为风险预留政策空间
在梁中华看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是今年财政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可以起到降低地方政府隐性杠杆的目的。从目前看来,尽管地方新增债券限额有所下调,但地方债监管力度在不断上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刘昆也表示,今年将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又为今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政府杠杆率的重点可能在于循序渐进压降整体债务规模,而非采取违约降杠杆等硬着陆模式。”明明表示。
按照预算报告要求,今年要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的要求,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抓实隐性债务化解的一大关键在于,要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但目前平台公司转型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央地财政关系和政府投融资体制仍有完善空间,同时要打破个别地区、个别融资平台的刚性兑付预期,使政府信用回归市场信用。
在刘尚希看来,评估地方债务风险,不能把关注点放在债务规模本身,而要放在债务使用的有效性上,如果地方政府有效增加当地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杠杆”则是有益的。同时,要关注债务期限的配置是否合理,时间维度是否债务分布均衡。如果短期内债务积累太多,难以还本付息,债务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就可能会显现;反之,就不必太过担忧。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总体上看,2021年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适度增加,扩张力度不大。预计2021年底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务总和将达到5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仍是较温和的扩张趋势,风险安全可控。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