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市民投诉:百米电线“缺斤少两” “缺一赔十”承诺形同虚设


来源:新快报   时间:2021-03-18 10:45:51


原标题:百米规格电线“缺斤少两” “缺一赔十”承诺形同虚设

■李先生购买的电线包装上标有“百米保证,缺一赔十”字样。■李先生购买的电线包装上标有“百米保证,缺一赔十”字样。

电线电缆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基础工业品,如果它出现了质量问题,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损失,还威胁着人们的消防乃至生命安全。

说起自家公司此前采购的货值近55万元的电线,广州市民李先生(化姓)愤愤不平:每卷标称100米的成品电线,实际测量仅有95米左右,经销商虽然承认部分线缆系厂家生产误差,却只提供了两卷同样规格的电线当作赔偿。涉事经销商则回应新快报记者称,愿意配合退换,但无法按产品包装承诺“缺一赔十”。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林钢威 ■广东经济频道315特别节目调查记者

市民投诉

标称百米电线 实测少了近五米

李先生是广州一家消防工程公司的负责人,去年6月起,该公司陆续向同城一家经销商采购“白云珠江牌”电线电缆,用于其承接的大型公共工程。“这个品牌是经销商推荐的,我们是第一次购买,但大家已经合作好几年,线一回来就直接分派到各个项目使用了。” 李先生说,半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共买了近15万米的电线,金额约55万元。

然而在今年1月份,一条来自江西的消息让李先生和同事深感震惊。“我们江西项目在当地也采购了一些线缆,他们一拿就发现广州的线有点轻,马上拆出来检查。” 李先生的同事小于介绍,经江西项目测量,一卷标称为100米的电线,实际长度只有95米左右。

发现问题后,小于等人立即与经销商交涉,对方辩称是测量方式导致的误差,并在1月18日派人前来,双方共同测量了一卷电线,结果仅有95.2米。

小于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经销商在双方测量后辩称:出现问题都是双绞花线,这种线缆的手工/机器测量结果本身就存在一定误差,双绞线的国标是“100米正负误差1米”。不过,经销商也承认,厂家自检发现,去年八九月份批次生产的双绞线,因工人失误出现了3米的误差,为此,厂里将“补一扎(卷)给你们”。

最终,经销商赔偿了两卷共200米的电线,但李先生越想越不对劲,此后与对方交涉却再无回音。“我仓库里还堆着80多卷线,都是去年9月到11月生产的,我们之后又抽查了几卷,全都不够米数。”

记者实测

电线误差远超国标 个别外皮破损

近日,新快报记者在李先生的公司随机抽测了两款共四卷包装完整的100米规格“白云珠江牌”电线。其中,一款去年9月19日生产的1.5 mm2双绞花线,实际手工测得94米和97米,另一款生产于去年11月1日的2.5 mm2硬线,实际手工测得95米和97米(均为约数,存在少许误差)。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卷1.5 mm2的双绞花线,竟在其中段某处缠绕了胶带,拆开可见其外皮有明显破损。“在消防规范里,是不允许电线中间有接头的,这个地方很可能会短路断开,这很明显是质量问题了。” 李先生说道。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上述的电线均由广州英牌电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名下注册有“白云珠江”“白云珠江电线”及其圆形图案等一系列商标信息。同时,产品包装的居中显著位置还标有“百米保证,缺一赔十”字样。

新快报记者查询发现,在现行的“塑料绝缘控制电缆”国家标准(GB/T 9330-2020)及其前序标准中,均要求成品电缆“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长度计量误差不应超过±0.5%”。按照这一标准,100米规格的电线误差值应在0.5米以内,记者所抽测的产品均不合格。

经销商回应

厂家生产失误所致 可补足或退换

17日,记者来到涉事经销商——广州虹桥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门店,“珠江电缆”招牌尤为明显,几经询问后,店员林先生(化姓)才承认在售“白云珠江牌”电线,并表示是厂商生产失误才致李先生投诉。“双绞花线生产是要打绞的,厂家可能要生产105米,最后的产品才能达标。但如果它刚好生产100米,最终成品可能就有误差。”

林先生称,之前已向李先生解释米数不足的原因,对方也表示认可,但其提出的赔偿要求则让人难以承受。“不足米数的话,我们是可以补足或退换的,但对方如果要求所买的电线都‘少5米赔50米’,我们的成本摆在这里,你还不如把它退回来。”林先生还表示,李先生一方至今仍有2万余元货款未支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