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进廿五载 攜手再上新征程 特别推荐艺术界泰斗人物——吴建堂


来源:搜狐   时间:2022-07-01 18:15:24



 

 

 

吴建堂艺术

简 介

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

联合国文化总署文化大使;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

中国艺术界泰斗;

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大师;

中国国家文化卓越贡献奖;

中国文化部中国德艺双馨书画院荣誉院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书画社副社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美协副主席。

 

吴建堂,1936年出生于四川青神,祖籍广东梅州,现年87岁,画历83年,定居北京。他继承并革新发展了中国独有的捻条画艺术,发明了捻条油画,成为创始人。

吴建堂父亲吴道悲教授,是与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齐名并称的"书画四杰",他是吴道悲的唯一嗣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氏捻条画"唯一的传承大师。85年前,吴道悲教授因于红军长征和国民党军的两军混战中丢失毛笔,在急需写生眼前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才发明出的这一绘画工具。

 

 

捻条画 江山之春之二97cm×197cm 2004年作于青神

       

捻条画 夜巡小憩 97cm×197cm 1996年作于青神

 

捻条画 世纪锦华 97cm×197cm 2004年作于青神县

 

继而,吴建堂在从小的绘画中,不断得到父亲挚友徐悲鸿、张大千、张采芹的倾情指教,后经35年的艰苦磨难,使他给捻条画赋予了画界自古以来被人们淡忘了的大自然的粗犷美、零乱美及随和美真谛,斑驳朴拙的视觉刺激,不但在作画工具上变革了绘画技法,且在绘画理论和理念上变革并提升了绘画艺术!既融入了中西方的绘画精髓和他漫长罕见的磨难而形成的逆扬奋进个性,使之炯具特色,成为了珍、稀、奇、特、独创的艺术品质,被专家们誉为: 国画艺术的奇葩。从根本上丰富并升华了传统的绘画艺术。

初论捻条画艺术

1987年发表于《中国西部流》月刊,2015重撰于《文化月刊》

文|吴建堂

捻条画是用一种不同于毛笔的“捻条”(用纸页折叠而制成的纸束条)蘸墨、蘸色所作的国画(乃至油画)。屈指算来,一百多年过去,除我祖父在清代研创折纸艺术外。我父吴道悲教授开创捻条工具于国画,他是捻条水墨画的创始人。本人继承、革创了捻条画并创立了“捻条油画”,百年来均无其他人侵,故国人常称之为“吴氏捻条画”,被视为中国一绝的绘画艺术。

 

国画:灵鸣谱春图 1984年作于青神 68cm×137cm

捻条油画创始人吴建堂处女作之一 春晨峦歌 60cm×50cm 2009年作于北京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1/3dee45c70d3f1762f46ffb9130dfc8ac.png

 

1987年家父离世三十七周年,新加坡举办了他的捻条画遗作展,1990年及2013年新加坡又举办了他的遗作拍卖展,捻条画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们之所以要付出几代人达一百多年的努力去搞捻条画,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信念:工具在绘画中不是绝对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世界艺术都是相通的,不发展不变革就失去了生命力。 近三十年来,专家猛然发现用捻条作画恰恰恢复了大自然粗犷美、零乱美、随和美的美的真谛,这藉慰了我们,使我们有了信心去努力去耕耘。

中国画注重线条,线,在感情抒发上占中心位置,要使线条每一笔都带感情味和奇趣,并求格调新韵,就不能不考虑绘画工具的必要变革。实践证明用捻条作画也更容易体现中国画的灵气韵味。毛笔画固然有不可否认的特色和绝对的传统味和发抒的优势,是中国画的根基,我们常言“国画是捻条画之母”,但是世上之事又绝对没有完全十全十美的,我们若客观和务实一点的加以观察,就可以发现毛笔画因为人工刻意去做出的“毛”的局限,弄得不好就易产生违反作者意愿的笔墨的“乖”、“呆”、“甜”、“腻”之弊,这恰恰是书画之大忌,限制了画家对大自然真谛美的发挥及个性的倾注。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去做新的尝试,以丰富传统艺术的宝库,虽然捻画的问世不是刻意去“做”去“求宠”,而是画家在战乱逃荒中丢失了毛笔,急于写生大好河山,“因祸得福”,偶然发明的。但我辈亦因,为了丰富传统艺术就得去深究和发扬、完善它。经百年研究、改进、创新,“捻条”形成了圆扁、粗细、大小、齐丫数种,(我父原是三十四种,我精简成了六种)用这种工具画国画,具有既刚又柔、使用自如,易抒发画家情感和返璞归真,表现大自然真谛美的效果,且用它画出的画具有洒脱、奔放、粗犷、离奇、零乱、野莽和变化莫测的特色。特别是画山水画,可得苍莽遒劲和自然天成之美感。但是捻条不便画细腻的工笔画,如果太细腻了反而会失去了捻条画的粗犷、零乱、洒脱、奔放味韵。用捻条作画不受时间、条件、环境的限制,不一定要有砚、毡、色。只要画家有兴致,只要有纸、有墨和水,随时随地都可以画写生画及创作画。七年前,一个孩子在看了捻条画后说“捻画,就是用简单的工具画出最美的图画。”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1/5231435bc5d26eff23a2b4aa0369a78d.png

 

线条美和灵气是中国画的精髓,这是西方艺术不具有的,捻条画恰恰发挥了这个优势,且十分讲究墨和色的对比美和变化美。常住重以大小、粗细、高低、冷暖、枯湿。齐丫、面线的对比体现于捻画中。美,是在对比效果中产生的。捻画和传统画一样忌“艳”重“雅”!同时大胆地用泼墨、洒染等法增加美的分量,作者特别强调“变革不能脱离传统”,颇忌因单一求变而忘记了炎黄的传统血脉的常例偏弊,我们“变”,不要忘记自己的血管里是流着炎黄祖先的血,不能刻意的去迎合国外的口味或因追求金钱效益而产生伤及自己的民族形象的艺术(这样的例子往年是有一些的,幸好现在减少了许多)。在捻条画中大胆的吸纳了西方艺术的重立体、重空间、重光线、重色彩的精髓。在“用笔”上捻条画有“打笔”、“滚笔”、“揉笔”、“弹笔”、这与国画的习惯手法是不相同的,而拖笔、擦笔、逆笔法则与国画大同小异,视“线”的大小和表现对象不同,也偶尔采用毛笔和捻条共用的方法。总之,变革工具不是目的,追求更完美更具特色的艺术才是目的,故不拘泥于单一方法,有时我甚至在画捻条画时动用植物干标本蘸墨蘸色在纸上“打”、“按”、“染”。捻条画的制作原是用“北京道林”纸,后来改用更特殊的纸页经两种药水浸泡后再蒸一次,折叠成条,制成可作画之“捻条”。制一次“条”可画8-12幅画,“捻条”的刚柔性间于西画的猪鬃油画笔与国画的羊毫笔之间,故其临阵操作兼容了中西画的表现手笔优势和效果。选用画纸方面,85年前的父亲吴道悲是用不浸润的薄而坚实的和一些宋代纸差不多画纸,及至我辈,我改用了有浸润力的生宣纸作画纸,我发现浸润效果本身又是一种传统美的优势不能放弃。捻条画的意义还不仅仅是工具的变革,它还唤醒了人们在艺术上也不能默守陈规,应追求和忠于大自然的原汁原味的美,应去变革,去丰富和完美传统艺术。传人吴乙古(我儿),把中华的佛学、儒学、道学思想和理念也融入捻画中了,证明捻画也变革成了理念和绘画哲理的铸体,总的目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变工具、变理论,以至变人伦观念。让传统更有生命力,更完美,更贴近大自然和人间、并不脱离艺术的真、善、美。我辈肩负着这个使命!我们认为画家的使命不单是将作品供人们欣赏,更重要的使命是要用艺术来复苏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精神,雪去我们200年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以画以诗来达到这个使命和目的。

铁骨玉心 197乘97厘米 2011年作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1/8e1f39cf782586fd574059c2b9e3c905.png

 

捻画能存在和发展100余年的原因,在诸专家的评价就可得知,早在1987年,78岁的徐悲鸿的秘书(罗中立的导师)叶正昌教授就亲笔题写道“当时在国画的表现方法上,用竹笔画者有之,用指画、舌画者有之,而吴先生首创的捻画,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较之前者艺术性更高”。1993年,我被徐悲鸿夫人接见,在徐馆作画,徐夫人廖静文女士对捻画题赞为“巧妙的艺术”。1995年,我在中央美院作画被权威教授钱绍武接见,钱题誉为“别具天趣”。1996年,四川美院白德松教授(导师)对捻画山水书赞为“具斑驳、朴拙之视觉刺激,有别于毛笔画之特色”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馆学院院长徐庆平博士(徐悲鸿之子)函赞捻画曰“接函得见大作,对先生于崎岖道路自强不息、勇敢开拓之精神十分钦佩,祝艺事不断精进,江团鱼形象动态俱佳,真杰作矣!”可见,只要画家潜心于中西画之实践和研究,持之以恒地探索,且以“功在画外”的信念去修炼,走向大自然,走向民间,捻画的生命力和发展无疑是无止境的,它以特殊画种的地位屹立于海内外。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1/384fd7a490eaf66e1397798745a742f5.png

 

家父在1935年在四川雅安南部大山中遇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激战,在战火中被逼上了大山,丢失了毛笔,急于写生眼底山河,于是急中生智,用荷包仅有的纸页折叠成“捻条”蘸墨蘸色水墨写生作画,顿时发觉捻画山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奇特和变化莫测,野莽苍劲的艺术效果。被诸位大师予以评价,确立了捻条水墨画的地位,父在抗战时的成都举办了四次捻条画展,一次捻条画讲座(在南艺),影响颇大,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战时期全国艺术人才汇集于成都,徐悲鸿、张大千和成都南虹艺专的校长赵治昌教授就题赞捻画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至矣”!徐悲鸿在1940年首次画展开幕式上题赞为“怪笔神功,独特无双”。潘天寿赞“吴道悲为中国的才子画家”抗战胜利后捻条画又传到了国外,致使国外著书和评论,写进了艺术史册。捻条画为我中华传统艺术增添了一朵“国画艺术的奇葩”。2009年捻画被批准给非物资文化遗产艺术,本人被评为非遗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家对捻条画艺术的认可和关怀。有识之士和一些群众喜欢捻条画,甚至激情时把捻条画喊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我们管不住各种喊法,各种激情地希望性的喊法与我们脚踏实地地做事的实情和秉性是不一样的一回事,其实捻条画艺术的立脚、发展和获誉并不单的属倚于非遗, 它首先是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升华, 是技艺和理论的突破和和升华,增添了艺术的品类和美的享受,世人看重的还是这种独特的,不同于其他非遗艺术的形象和性质,跳档的标新不是我们做的,艺术家的秉性,本身就是诚实的。

 

珍兰出野谷 137乘68厘米 2000年作

 

捻条画 奔泉激志图 68cm×137cm 2000年作于深圳 (2)

捻条画 尘世的悲律 68cm×137cm 2004年作于青神县

捻条画 蹈春图 68cm×85cm 1994年作于青神县(发表于当年2月24日四川日报上)

捻条画 鸡年鸡趣 2017年作于青神 68cm×68cm

捻条画江山之春之一 68cm×137cm 1997年作于青神县

捻条画 腾飞图 68cm×92cm 1998年作于青神县

捻条画:俯视凡尘 137乘97厘米 2005年作

捻条画:年年有馀 137乘68厘米 2006年作

2009年吴建堂创业的捻条油画创始人处女作之一《翠醉天地》,40cm×50cm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1/36aa6132753985834aa654b1c75bd055.png

 

捻条画的发展,应当注意五个方面,一是捻条画不应单一地追求毛笔画效果,应有毛笔画不能代替的特色;二是捻条画创作必追求较高艺术水平;三是捻条画涉及的题材和创作要具有相当规模;四是捻条画要融入中华文化的理念和中西方艺术的精髓,使捻条画具深层次的艺术内涵;五是捻条画应适应各个层次的人的审美,获得更多的人的喜爱与欣赏。

未了解捻画真谛的人也许会疑误捻画,单纯地说绘画不用毛笔就忘掉了祖宗,而忘了捻画的表现出的传统素韵。远古人不用笔和墨作画,也不用宣纸,难道以后的年代发展变革成了用毛笔、墨和宣纸亦称为“忘了远古的祖宗”世界是在探索和变革中前进的,这才是真理。或偶有人贬斥捻画的其它。这很正常,大多的赞声中夹杂偶尔的异议声,是每项事物发展、前进的必然过程和现象,但捻画有传统根基,兼容了中西画之优势,融入了画家的长期磨练而形成的个性和理论功底,已为海内外认可。无疑,它会以崭新的面目和无尽的生命力屹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增加了一个民族艺术的花朵。只有群花齐放才能打扮出美丽的艺术的春天。我们会谦虚求进,不断探索,吸取各方面的宝贵意见,自劈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求更丰富更完善这门新韵的中华艺术,以求不辜负国人和爱家的厚爱与关怀和支持。

自古,艺术的创新不是改朝换代,是一种积淀!世界上的创新与发现大多是在偶然中得到的,真正的创新与发现都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故,捻条画这种被称为“中国一绝”的偶然发明的创新技术,实际上是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画艺术。传承人常说“国画是捻条画的母亲。”

 

捻条画《三鱼图》 93年获国展金奖 酒瓶刊载画

 

 

中国一绝捻条画的"四大价值": 红色基因的记忆价值;

人类独特的艺术价值;人类艺术的传承价值;

呼唤人类珍爱生命,礼仪中国、君子风骨的世界价值。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如何用股权招聘员工 如何用股权招聘员工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砥礪奮进廿五载 攜手再上新征程    特别推荐艺术界泰斗人物——吴建堂 砥礪奮进廿五载 攜手再上新征程 特别推荐艺术界泰斗人物——吴建堂

热门推荐